遺囑是人們在生前針對財產、身後事做出安排的重要法律行為。除了常見的自書遺囑、公證遺囑外,代筆遺囑也是《民法》明定的合法形式之一。
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口頭說明或隨便找人寫下就有效,事實上若程序不符,法院可能直接認定遺囑無效。以下將帶你一次釐清代筆遺囑的要件、流程、範例與費用。
代筆遺囑精選內容:
什麼是代筆遺囑?
代筆遺囑是《民法》第1194條明文規定的遺囑形式之一,屬於五種合法遺囑方式中的一種。
簡單來說,代筆遺囑就是:立遺囑人親口陳述自己想要的遺囑內容,由見證人之一人代為筆記,並在現場當眾宣讀,最後由遺囑人、代筆人與見證人共同簽名或蓋章確認。
設計這種制度的原因,是因為法律考量到有些人因為年老、失明、手部行動不便或不識字,根本無法親筆寫下遺囑。若僅限於「自書遺囑」,這些人等於被剝奪了安排自己財產與身後事的權利。因此,代筆遺囑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,讓他們仍能留下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!
換句話說,代筆遺囑既是保障弱勢或不便者的法律途徑,也是一個程序嚴格、容易因瑕疵導致無效的遺囑方式。
什麼時候適合採用代筆方式立遺囑?
代筆遺囑最主要的適用情境,是在立遺囑人雖有清楚的意思表示能力,但因為客觀條件,無法親自書寫完整遺囑。這些狀況包含:
1.高齡長者:雖然頭腦清楚,仍希望能合法留下遺囑,但因手抖、關節退化或體力不足,難以完整親筆書寫。
2.視力障礙或失明者:透過口述,仍能確保遺囑內容表達出自己的真意,但因視覺不便,無法自行書寫。
3.文盲或識字能力不足者:雖然有財產與身後安排的需求,但無法書寫文字。
4.身體受傷或行動不便者:例如手部嚴重骨折、截肢,或因疾病導致暫時無法拿筆。
5.希望多一層保障的人:有些人雖能書寫,但擔心字跡潦草、格式不符導致無效。
總結來說,代筆遺囑適合「想立遺囑,但無法自己動筆」的人。它的價值在於保障「意思表示」的重要性,而不是侷限在「親筆書寫」的形式。

代筆遺囑要件5大重點
依照《民法》第1194條的規定,代筆遺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五大要件,缺一不可,否則就有可能被法院認定無效
1.遺囑人必須親口口述:為了確保遺囑真正出自遺囑人本人的意志,遺囑人要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意思,單純點頭、手勢或書面指示都不算。
2.至少需要兩名見證人在場:法律明文規定,必須有二名以上見證人,目的是避免單一代筆人私自竄改,確保程序公正。
3.見證人之一人代筆成文:代筆人需要如實記錄遺囑人口述的內容,且遺囑內容必須由其中一位見證人親自書寫,而不是其他人代寫或電腦列印。
4.當場向所有人宣讀內容:為了再次確認「記錄內容」與「口述意思」一致,代筆完成後,必須立即在現場「逐字宣讀」給遺囑人與其他見證人聽。
5.簽名或蓋章確認:確認無誤後,必須由遺囑人、代筆人、其他見證人逐一簽名或蓋章,若有任何一方沒有簽名、蓋章,可能導致整份遺囑失效。
代筆遺囑見證人數與資格規定
根據《民法》第1194條,代筆遺囑必須有至少二名見證人在場,且全程參與程序,否則遺囑將可能被判定無效。見證人的存在,主要是為了確保遺囑的真實性與公正性,避免代筆人擅自修改或爭議發生。
見證人資格條件
必須具備完全行為能力:需年滿 20 歲(或依現行民法成年規定),且未受監護宣告。
不得有直接利害關係:繼承人、受遺贈人,以及他們的配偶、直系血親,都不得擔任見證人。
須親自到場:全程在場聽取遺囑人口述、見證代筆過程,並在最後簽名或蓋章。
以下筆者針對常見的身份能不能成為見證人整理為表格
誰可以當見證人、誰不能當見證人
類別 | 是否可擔任見證人 | 說明 |
成年且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 | 可以 | 需年滿20歲(或依現行成年年齡規定),且未受監護宣告。 |
一般親友、鄰居、同事 | 可以 | 只要與遺囑內容無直接利害關係,即可擔任。 |
律師、代書、公證人 | 可以 | 專業人士可擔任見證人,並確保程序正確。 |
法定繼承人(子女、配偶、父母等) | 不可以 | 有直接繼承利益,屬於利害關係人。 |
受遺贈人(被指定受財產的人) | 不可以 | 因為自身會獲得遺產,資格不符。 |
繼承人之配偶或直系血親 | 不可以 | 與繼承人有密切利益關係,法律禁止。 |
未成年人 | 不可以 | 不具完全行為能力。 |
受監護宣告之人 | 不可以 | 法律行為能力受限制,無資格擔任。 |

代筆遺囑的程序要件
1.遺囑人必須人口述、見證人筆記與宣讀
在代筆遺囑中,程序的正確性就是法律效力的關鍵,依《民法》第1194 條規定,必須滿足以下步驟:
1.遺囑人必須「親口口述」
2.見證人之一人負責「筆記成文」
3.筆記完成後必須「當場宣讀」
4.簽名或用印(指印)確認
也就是代筆遺囑的正確流程應為 「口述 → 筆記 → 宣讀 → 簽名、用印」,四個步驟缺一不可。
小提醒:見證人最好在簽名旁註明身分證字號與住址,確保可確認身分。僅用蓋章、不簽名,或有人漏簽,常被法院認定程序有瑕疵。
2.簽署或指印認可程序
在代筆遺囑中,最後的簽名或用印(指印)步驟是確保效力的關鍵。依《民法》第1194條規定,遺囑人、代筆人、以及其他見證人,都必須在遺囑文件上簽名或蓋章(指印),任何一人缺漏,都可能導致遺囑無效。
I.遺囑人簽署或指印
遺囑人必須在文件上簽下全名,或按指印。
若遺囑人因疾病或身體狀況無法簽名,可以改用指印代替。
為避免爭議,建議同時 簽名+指印,增加證明力。
II.代筆人簽署
負責筆記的見證人(代筆人)必須簽名或蓋章。
此舉代表他已忠實記錄遺囑人口述的內容。
III.其他見證人簽署
所有在場見證人都必須逐一簽名或蓋章,表示全程參與並確認無誤。
簽名後最好附上身分證字號、住址,以利日後確認身分。
3.常見錯誤與爭議
I.僅蓋章、不簽名:實務上有爭議,法院可能認定程序不完備。
II.有人未簽名、未蓋章:即使其他人都完成,也可能導致整份遺囑無效。
III.代筆人簽名代替見證人簽名:不可行,每位見證人必須獨立簽名。
IV.使用圖章或蓋章機:效力不足,最好親筆簽名或親手蓋章。
代筆遺囑的效力,最終要靠 「全員簽署或用印」 來確保。這不只是形式要件,更是防止日後爭訟的最後一道保障!

代筆遺囑的流程
代筆遺囑的效力,取決於是否依照《民法》第1194條逐步完成。程序嚴謹,缺一不可,以下是完整流程:
Step 1|遺囑人口述
- 遺囑人必須在場,清楚口述自己的遺囑意旨。
- 不能僅用點頭、手勢或紙條交代,必須有語言表達。
Step 2|見證人筆記
- 至少二名見證人全程在場,其中一人需將口述內容完整筆記成文。
- 筆記內容應忠實記錄,不得自行增刪。
Step 3|當場宣讀
- 筆記完成後,代筆人必須立即當場宣讀遺囑內容。
- 宣讀給遺囑人與其他見證人聽,確認文字與遺囑人真意相符。
Step 4|簽署或用印
- 確認無誤後,遺囑人需在遺囑文件上簽名或按指印。
- 代筆人與其他見證人也要逐一簽名或用印,以示確認。
- 建議簽名與指印並行,增加效力。
Step 5|保存文件
- 遺囑完成後,應妥善保管原件。
- 可由遺囑人自行保管,或交由律師、代書、公證處保存,避免遺失或被毀損。
小提醒:
代筆遺囑雖然合法,但因為程序繁瑣,最容易出現「見證人資格不符」或「簽署不全」的問題。
若財產規模大,建議考慮公證遺囑,避免後續繼承爭議。
代筆遺囑範例提供
來源:桃園地方法院代筆遺囑範本
來源:代筆遺囑範本一
來源:代筆遺囑範本二
範本常見格式要素
1、立遺囑人基本資料
姓名、身分證字號、住址,避免爭議。
2、財產分配內容
必須具體:房地產要有地號、銀行帳戶要有銀行名稱與帳號、股票要
有公司名稱與股數。
3、遺囑執行人指定(非必要,但常見)
指定一位可信任的人,確保遺囑能執行。
4、程序性聲明
必須有「由見證人代筆、當場宣讀」等字句,這是代筆遺囑成立的核
心。
5、簽署或指印
遺囑人、代筆人、所有見證人必須逐一完成。
6、完整日期
年、月、日不可省略。
避免格式錯誤的注意事項
1.模糊字眼:如「房子給孩子」太籠統,需寫明「地址+地號」。
2.簽名不齊:少了一個見證人簽名,整份遺囑可能無效。
3.代筆人未宣讀:即使有筆記,但沒有宣讀確認,也可能被法院認定不
成立。
4.僅蓋章未簽名:最好簽名+指印並行,避免效力爭議。
5.見證人資格不符:繼承人、受遺贈人或其配偶直系血親都不能當見證
人。
代筆遺囑費用解析:代書 vs 律師 vs 公證
項目 | 代書代筆 | 律師協助代筆 | 公證遺囑 |
費用範圍 | 約 NT$8,000~15,000 | 約 NT$20,000~30,000+(依財產規模、複雜度調整) | NT$6,000 起跳,依財產價值與件數計算,常見 NT$10,000~50,000+ |
專業度 | 協助文書與程序,經驗取向 | 法律審查、程序把關、財產分配法律建議 | 公證人主持,法律效力最高 |
法律效力 | 合法,但易因程序疏漏被爭議 | 較穩固,律師背書可信度高 | 最穩固,法院幾乎不會推翻 |
文件保存 | 多數需自行保存,部分代書可協助 | 可由律師代為保存 | 公證處保存,最安全 |
優點 | 價格較低,有人協助流程 | 提供完整法律意見,降低無效風險 | 法律效力最強,保存最有保障 |
缺點 | 缺乏法律爭議處理專業 | 費用較高,通常需事先預約安排 | 須預約、流程正式,費用隨財產規模增加且無上限 |
總結
代筆遺囑雖然是《民法》第1194條明文規定的合法遺囑形式,但它的程序相對繁瑣、風險也高。
因此,如果財產規模龐大、繼承人數多,或是預期可能發生爭議,不建議只依靠代筆遺囑。這種情況下,公證遺囑會是更穩固的選擇,因為效力最強、幾乎無法被推翻!
其他推薦法律知識了解:
- 立遺囑時千萬不要亂寫,小心沒有法律效力!這幾個小細節你一定要注意
- 自己寫的【遺囑】有效嗎?寫遺囑也能生效的9個關鍵重點
- 如何獲得醫療疏失賠償?從醫療疏失案例看處理方式
- 【遺產繼承分配】繼承遺產關鍵有哪些?身為家人一定能繼承?